南乌拉尔国立大学的历史学家确定了从中国到俄罗斯的三波移民潮

南乌拉尔国立大学媒体与社会人文科学学院的历史学家研究了过去 30 年中国人向俄罗斯移民的特征。在收集的数据的基础上,他们确定了“中国人”移民的主要载体,确定了主要移民群体及其就业领域变化的因素,并考察了东道国社会对移民存在的反应。其研究结果发表在 SOCIS (Q2) 杂志上。

三波移民潮

安德烈·阿夫达什金,历史学副博士,移民研究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对从中国到俄罗斯的移民过程的细节进行了一项新的研究。此前,研究了俄罗斯亚洲部分的移民特征和1920年代来自中国的移民特征。

过去三十年,经历了三波移民潮,每一波都各有特色。俄罗斯社会在 90 年代末和 2000 年代初的第一波移民潮中遇到的第一批中国移民是穿梭往来的商人和贸易商。 在 2000 年代后半期,在被迫退出市场后,中国移民将自己重新定位到经济的建筑和农业方向。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表现出很高的流动性,并迅速改变了职业:从道路工程到种植蔬菜。

由于文化距离和语言障碍,从中国来的人不喜欢个人劳动,而是喜欢团队合作。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某些贫民窟化因素的表现,并导致唐人街随着每一波新移民潮而产生新一轮伴随着焦灼的期望。然而,大多数工人是临时移民,他们对在俄罗斯境内长期逗留或永久居留不感兴趣。

2010年代后半期,俄罗斯来自中国的游客流量增长了三倍(从2014年的40.9万人次增加置不到2019年的127.5万人次),到2020年旅游成为中俄合作增长3最快的方向。

“这个行业的发展为预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平均每个中国游客在俄罗斯的花费约为 500 美元。总的来说,仅在 2019 年 1 月至 3 月,中国游客就“留”在了我国约 2.64 亿美元。

中国游客流量的快速增长导致大城市出现了有组织的社区和基础设施,为来自中国的客人提供服务(例如,圣彼得堡瓦西里耶夫斯基岛上的一个集群)。这些社区与中国旅行社密切合作:他们在自己的酒店组成团体,进行短途旅行,组织前往纪念品商店和餐馆的旅行。中国旅游社区的活动正在改变城市空间,引发了当地居民对“新中国城”即将出现的另一种“预感”,-安德烈·阿夫达什金 说。

因此,从苏联解体到 COVID-19 大流行的爆发,这三个十年间,这大大限制了世界各地的国家间流动,“中国人”向俄罗斯的移民经历了一定的演变。

俄中关系新方向

到 COVID-19 大流行开始时,旅游和教育移民成为主导。在中国官方的俄罗斯教育备受推崇,但实际上只有少数专业有需求。根据中国权威咨询公司新东方2016年的数据,它们分别是医学、俄语、绘画、航空航天、石油工业和音乐。中国大学名额竞争激烈,以及在俄罗斯学习和生活成本低(与欧洲国家或美国相比),这使得我国对有资格获得政府资助的中国西北和北部贫困省份的年轻人具有吸引力。

如果在 2017-2018 年。俄罗斯大学的中国学生人数为3万人,到2020年,即使在大规模限制流动的背景下,来自中国的学生也有2.96万人,总人数达到4.8万人。

南乌拉尔国立大学顺应国际合作的最新趋势,为外国公民的教育创造一切条件。目前,有400多名来自中国的学生在这里学习。

来自中国的教育移民的积极增长只是在最近几年才观察到的,因此判断中国学生社区的生活和当地居民对他们的看法还为时过早。

南乌拉尔国立大学 (ЮУрГУ) 是一所数字化转型大学,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大多数优先领域进行创新研究。根据俄罗斯联邦科技发展战略,学校重点发展数字工业、材料科学和生态学领域的大型科学交叉学科项目。在科技年,南乌拉尔国立大学将参加“优先级-2030”计划下的竞赛。该大学履行乌拉尔区域间世界级科学和教育中心(УМНОЦ)区域项目办公室的职能。

 


 

埃琳娜·基里亚科娃,摄影:丹尼尔·拉希莫夫
You are reporting a typo in the following text:
Simply click the "Send typo report" button to complete the report. You can also include a comment.